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源建设  >>  正文

讲座 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29日

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施强

Ppt1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兄弟学校的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在座各位汇报第三期省职教课改重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该课题当时被立项为重点课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在于,国办发〔2015〕36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省里出台了《关于在我省职业学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行动计划的几点思考》,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周稽裘撰文职业教育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Ppt2

该课题牵头学校是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金陵中等职业学校、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淮阴商业学校、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学校、泰州高等职业学校以及我们学校都是课题组参与学校,完成子课题的研究,这个课题并不是一个实践研究的课题,主要是为省厅出台有关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文件提供依据,当时是这样定位的。下面我就整个课题的大致情况和我校承担的课题内容进行一个汇报,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Ppt5

一、课题背景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全新的概念,创业教育旨在服务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观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产业升级的“双引擎”之一。在新常态经济的背景下,各校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全面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对比高校和中职校,不难发现,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予以更多的重视,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而中职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则一直处于“三无”的困难境地,即无课程、无师资、无实训,仅仅停留在开设一些职业指导课或是组织一些讲座,参加一些比赛等阶段。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课题研究迫在眉睫。

Ppt6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发[2013]4号

《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38号

《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0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9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2014]22号

《江苏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15]137号

《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2015-2020年),苏办发[2015]34号

Ppt7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

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政治经济军事最强的国家,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两大阵营对立的两极格局。1958年,为适应国防科技竞争的需要,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明确提出了创新教育的相关要求。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相继开展创新教育研究和实验。哈佛大学托尼•瓦格纳提出了培养创新者内驱力和创新文化的对策。麻省理工学院围绕知识、想象力、态度、资源、环境、文化等六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系统阐述了提高创意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美国的“领头羊”作用引起西方其他各国纷纷把目光聚焦于学生创造潜力开发上。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即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宣传,创业教育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百森商学院以“问题中心论”为教学方式,设定“创业遗传代码”、“强化意识”为主要指导思想,建立了一个包括校长在内的强大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认识设计了一个符合学生认知的课程深受世界各国好评。斯坦福大学则十分重视实践应用和基础科研之间的相互转换,提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模式,结合个人能力、专业特长以及相处的社会环境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规划整个创业系统流程。

欧洲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别于美国,如果说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市场主导的话,欧洲则是政府行为占很大比例。欧盟委员会于2006年进一步发布的报告中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育欧洲独特的创业文化联系在一起。德国综合创新能力位居世界第三,欧洲第一。他以高校为启动载体,建立了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并得到多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与有效引导,中央和地方政策型银行融资资助,以及其本身创新创业社会组织类型发达、体系综合和基础扎实,确保了创新创业有效运行。

在亚洲日韩位居全球创新竞争前列。韩国政府于1995年在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出创新教育,指出大学教育必须由传播现有知识和外来知识向科技、文化创造的方向转移。2009年韩国政府发布并启动实施《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2013年又提出了“创造经济”的创新战略发展思路。日本则于1996年提出了《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的教育方向,2007年出台《日本创新战略2025》,2010年出台《未来十年经济增长战略》,2011年提出要成立科技创新战略。

(2)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创新教育的研究要晚于西方国家。20世纪40年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发表《创造宣言》,主张以激发人的创造性作为现代教育办学的目的。创新教育在我国萌芽。1995年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此,学术界掀起了创新教育研究的序幕。1998年12月24日,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毛家瑞、彭钢、陈敬朴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创业教育的内涵做出科学界定,他们认为,创业教育是以开发青少年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以提高青少年作为未来创业者整体素质为内容的,以培养具有开创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目标的教育。1999年后,受就业压力影响,国内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否应该是“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也有的学者认为,创业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创业是创业素质教育,狭义的创业教育即为创办企业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价值定位,标志着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走向新的发展阶段。概括的说,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①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内涵、目标、内容、机制体系建构等方面。关于创新教育的概念,改变原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的现状,突破传统课程模式,以理论和时间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素质实践的重要性,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是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同的观点。关于创新创业的目标,曹胜利、雷家骑在《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中指出培养具有事业心和开创能力并终身学习的大学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李亚员则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养成(基本目标)、创新创业知识内化(核心目标)、创新创业经验生成(根本目标)三个层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祖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于创新创业体系建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童晓玲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冲破传统创业教育纯科学研究,设计一个内外联动,集新科技、新科创、新体制、新管理和新人文思想于一体,从创新创业教育到创新创业服务到创新创业扶持的层次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科学体系。

②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国内学界对创新创业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项目平台建设,现状调查研究,实践途径探索等方面。创新创业项目平台建设,李占平、王宪明等创新的提出打造全国大学生云创造平台,借助平台整合知名企业、指导教师、各高校创业团队,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新平台。关于创新创业现状调查研究方面,周曼等对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五所高校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质量的调研,得知创新教育对学生高质量升学就业影响最大,创业教育对学生高质量求职就业帮助最大。创新创业实践途径的研究方面,周勇、梁玲玲提出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包括兴趣导向与实用导向教育、完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着重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管震认为,开展多样化创业实践活动、转变新的就业管理模式、建立创新指导团队是提升创新创业素养的路径选择。

③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国内学者大多将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我国相比较。

Ppt9

二、核心概念

1.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一种变换思维、改进方法、增添新元素、创造新事物的概念化过程,是人类进取精神的具体呈现,也是一个民族得以进步并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相比于创新,创业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整合、优化自我资源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价值的行为。因此创业更多的体现在经济领域,是一个人发现商机、运用商机并通过实际行为进行具体运作、获得实际利益的过程。因此创新是创业的基础与前提,创业是创新的行动与结果。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

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

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Ppt10

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学者将其概括为把握机会能力、概括能力和决策能力。职业学校旨在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就明确指出,要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Ppt11

2.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是指学校为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意识、思维、能力以及行动。让学生走出校门时不仅能够具备就业者的基本素质,还具备了创业者的基本素养,成为工作岗位的制造者。

体系是一个哲学范畴,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一般地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包含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能力教学团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环境体系五方面内容。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即将文化基础课、专业课、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课程及环节全部纳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突出专业特色的同时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在实践平台的构建。依托校企合作企业,拓展现有实训室的功能,改革其运行管理模式,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既可以为专业教学提供支持,也可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专兼并举,培养为主,聘用一批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进入课堂,通过对话、讲座的形式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同时,大力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

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构建形式多样、多元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可以通过笔试、技能测试、团队竞赛、答辩等多种形式,通过自评、组评、教师评、企业评等科学合理地做出综合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环境体系:注重校园内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墙上张贴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的简介、成功感悟,让每面墙、每个空间都传递创新创业文化。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文化活动,构建“鼓励创新创业,重视专业技能,敢于探索实践”的良好氛围。

课件上的内容

Ppt14

课题组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为题,集合省内8所骨干学校优势,面向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研究。在带动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构建江苏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拟通过相关制度、政策加以固化。

1.开展创新创业课题研究,构建学校发展新动力。当前,各所学校都深刻认识到,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各校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以创意为灵魂、创新为核心、创业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统一领导、开放合作、全员参与、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构建学校发展的新动力。

2.开展创新创业课题研究,探索构建职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理念。职校生是“大众创业”的主力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创立事业、成就事业,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业热情;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探索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力求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能力教学团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环境体系等五方面内容形成一批成果,使学生在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和创业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生存之道。

3.开展创新创业课题研究,先行探索形成成果。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集合了省内8所学校的力量。这六所学校分布于苏南、苏北,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几年在创新创业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果。因此,本课题所形成的经验、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符合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律。课题成果为省内兄弟学校提供了借鉴参考,有利于推进江苏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Ppt15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研究和构建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为江苏省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Ppt16

二、研究内容

1.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研。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现状及学生出国留学调查与分析;教育发达国家招生制度和政策;中外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Ppt17

2. 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选取各校富有特色的专业作为课题试点专业,兼顾文理和区域特色,将文化基础课、专业课、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课程及环节全部纳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探索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

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依托校企合作企业,拓展现有实训室的功能,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建立校内外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同时搭建平台,实现课题组成员校之间创新创业资源共享。

③创新创业能力教学团队。坚持专兼并举,培养为主,结合课题研究,打造“双创”型师资队伍。

④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

⑤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环境体系。发挥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在校园内引入企业文化,创业精神,构建“鼓励创新创业,重视专业技能,敢于探索实践”的良好环境氛围。

Ppt18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整理和提炼相关资料,形成对江苏创新创业教育及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认识;

2.调查研究法。调研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3.案例研究法。剖析创新创业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4.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检验,探索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逐步深入课题实践。

Ppt20

四、研究过程和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2年(2017年04月-2019年03月):

1.准备阶段(2017年04月-2017年05月)

(1)建立健全课题研究小组,完善科研规章制度;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学习理论,强化科研培训,为研究奠定基础。

2.实施阶段(2017年06月-2019年01月)

(1)开展“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专题研究,总结经验并撰写论文;

(2)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专题研究,总结经验并撰写论文,形成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19年01月-2016年03月)

(1)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理论,发表论文2-3篇;

(2)编写《江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报告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

(3)课题组进行课题结题,成果提交鉴定和验收。

Ppt第27页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1

江苏省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调查报告

2017.05

2

江苏省中职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案例

论文、案例

2018.07

3

江苏省中职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

研究论文

2017.12

4

江苏省中职校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构建

案例、论文

2018.10

5

江苏省中职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论文

2018.07

6

江苏省中职校创新创业环境体系构建

论文

2017.12

Ppt第29页:创新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创新创业研究,将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构建职业学校特色。

(1)构建新常态下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学校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人才培养基础,转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从而实现学校内涵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成果积累,为同类学校提供经验参考。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集合了省内六所学校的资源优势,形成合力。课题组所取得的成果是各校共同努力的结晶,同时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Ppt31

课题研究的条件:

课题组成员由省内8所学校教师组成。近年来,8所学校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创新创业方面走在省内同类学校前列。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1项作品获江苏省高校2015年挑战杯科技大赛一等奖,近三年共计20余件作品在省创新大赛中获奖。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职校在每年在创新大赛中都有较好的成绩,同时还承办了2015年江苏省职业学校创业能力大赛。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取得全球创业精神大将一个,全国创业精神大奖三个,省创业能力大赛三等奖以上若干。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在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荣获5金2银5铜(含1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特别奖和1个专项奖);第27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一等奖2个;第七届江苏省职教创新大赛荣获特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2个。近年来,各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外部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江苏作为教育强省,以建设创业教育示范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2017年江苏职业教育主要工作中明确提出要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这些都为课题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Ppt32

三、课题组人员构成

课题组成员15人中高级职称10人,其中,教授1人,副高9人。近三年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课题2项。课题组成员有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职教领军人物、江苏职教名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省内专家和分管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管理专家等。

Ppt33

四、保障条件

课题组各成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及课题研究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职教处作为职能主管部门予以了智力的支持,为课题的研究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课题单位全力资助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约2万元,预算如下:①资料费:用于购置资料等,约0.5万元;②调研费:交通、调查和专家咨询等,约0.4万元;③会议费:论证会、开题会和结题会等,约0.5万元;④印刷费:论文、报告和问卷等的印刷,约0.4万元;⑤其他:约0.2万元。

Ppt35

2017年11月21日课题就顺利开题,专家组提出了很多宝贵中肯的意见,为了进一步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2017年12月14日课题组的八个成员学校在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碰头,将子课题进一步明确分工,其中交给我们学校的子课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现在总课题正处于结题准备阶段,我也并不清楚其他学校的研究成果,我就我们承担的子课题向各位进行阐述。

Ppt37

我们首先进行了中职校创新创业现状调查

Ppt38

一、中职校创新创业现状调研

(一)调研设计

1.研究目的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部署,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全面推进江苏省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发展,增强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全省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情况调查,发挥优势,弥补缺陷,总结成功经验,为全省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献言建策。

2.样本分布

此次调查面向江苏全省的236所职业院校发放问卷,有136所学校及时进行了调查反馈,其中反馈有效调查问卷135份,作为此次调查的分析样本。135份问卷范围涵盖了江苏省13个地区,地区样本分布为常州11所,淮安11所,连云港10所,南京18所,南通9所,苏州24所,泰州6所,无锡2所,宿迁8所,徐州19所,盐城2所,扬州9所,镇江6所。样本地区分布很全,但不均衡,有3个区域参与学校较多,地区样本占比超过10%,分别为:苏州17.8%,徐州14.1%,南京13.3%,能基本反映本区域学校的创业教育水平。各区域样本量的占比详见图1。

图1:各地区职业学校样本量分布统计

Ppt39

(二)结果与分析

1.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1)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

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学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课程设置中系统专业的创业教育体系是创业教育能够有效开展的保障。丰富的创业教育形式能够强化学生对创业知识的理解。在135所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调查中有121所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课程开设率达89.6%;开展创业指导类讲座的有111所学校,讲座开设率达82.2%;开展创业经验交流等创业活动的有78所,活动开展率为57.8%;开展短期有针对性的创业类培训的有72所,培训开展率为53.3%;开展创业类比赛的学校有93所学校,比赛开展率为68.9%,各地区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详见图2。从这个指标分析得出江苏全省的职业学校对创业教育有着较全面的认识,实施创业教育措施得力,有较丰富的创业教育形式,搭建多种平台引领学生的创业意识。但是由于缺乏省级部署或指导性意见,各地区各学校对实施创业教育的形式各不相同,全省仅有42所学校全部实施了上述创业教育的形式。

图2:各地区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统计 单位:学校数(所)

Ppt40

(2)学校创业教育课程性质

学校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教给学生创业知识,为学生创业意识形成,创业技能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反映一个学校对创业教育的态度,课程设置的性质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的重视程度。从对全省职业学校调查数据来看只有14所学校未开设创业类课程,有80所学校课程性质为必修,占开设课程的121所学校百分比为66.1%。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有选修性质的学校52所,占比43.0%,其中创业教育课程多样化,以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开展创业教育的学校有11所,占比9.1%,全省各地区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课程性质详见图3。从这个指标分析得出江苏全省的职业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能够将创业课程进入教学计划。但是全省各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较单一化,没有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图3:各地区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课程性质统计 单位:学校数(所)

Ppt41

(3)学校创业教育教材选用情况

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从对全省职业学校调查数据来看,征订教材作为主要教学用书的学校最多有119所,占比88.1%;采取自编校本教材的有29所,占比21.5%;辅以教师讲义同步教学的学校有39所,占比28.9%,有6所学校无任何教材,全省各地区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教材选用情况详见图4。自编校本教材不但可以满足教学需要,更能体现一个学校创业教育教学的特色,以及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从指标的绝对数来看,苏州、常州、宿迁三地的学校能够结合自身的区域特色编制出相对较多的校本教材,样本中29所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自编教材分布情况详见图5。从全省征订选用教材的目录来看,比较集中使用的教材为:有52所学校选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该书共分七大学习领域19个学习话题,其中只有第六个学习领域为“创业指导”,创业教育内容涉及较少,不能满足单独开课的要求。有29所学校使用国际劳工组织的中小企业培训教材《如何成功创办一个小企业》,这是一本培训小微企业主的培训类教材,实操性较强,但创业教育不等同于创业培训。从创业教育教材选用这个指标分析得出江苏全省的职业学校大部分能够依据一本教材体系展开创业教育教学,但教材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所需,各职业学校还需加强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根据课程体系丰富教材样本。

图4:全省各地区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教材选用情况 单位:学校数(所)

图5: 29所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自编教材分布情况 单位:学校数(所)

Ppt42

2.创业教育师资情况

创业教育师资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也是提升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接受调查的全省135所职业学校中从师资的构成来看,配备专职创业教育教师的学校有94所,占比69.6%,师资团队有学校内部兼职教师组成的有97所,占比71.9%,主动从校外聘请创业导师的学校有64所,占比47.4%。能够组建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业师资团队的学校有41所,占比30.4%。各地区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师资组成情况详见图6。从各学校师资组成的规模来看,没有组建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的全省有5所学校,占比3.7%,5-10人师资规模在全省的职业学校中最多,占比28.1%,省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师资规模分布情况详见图7。从创业教育师资情况这个指标分析得出江苏全省的职业学校大部分都已组建师资团队,为创业教育保驾护航,但学校师资构成较单一,师资规模不大,不能满足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人才需求。

图6:各地区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师资组成情况 单位:学校数(所)

图7:全省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师资规模分布情况

Ppt43

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情况

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应包括创业理论教育与创业实践训练,创业实践场地不但体现一个学校创业教育的完整性,更是一个学校创业教育成果的展示。从对全省职业学校调查数据来看,全省有81所学校设有创业实训基地,占比60%,有54所学校没有创业实训基地,占比40%,全省各地区职业学校创业实训基地拥有率详见图8。在全省81所设有创业实训基地的学校中,其中场地建筑面积在200m2以下的有17所,200-500 m2的最多有34所,501-1000 m2的最少只有7所,1000m2以上的有23所。这81所学校近3年孵化的学生创业团队数量有660个,参与的学生人数大约在7200人,全省职业学校孵化的创业团队年营业额大约为5300万。从创业教育实践场地这个数据分析得出全省各学校创业实践训练场地面积分布基本呈哑铃状,有部分学校场地较小,只解决了有无问题,有部分学校创业教育成果突出,场地面积较大。各学校对创业实践场地建设的标准和要求都在摸索中。

Ppt44

创业帮扶资金对于学生创业团队来说是一件雪中送炭的事,有很多学生创业想法不能付诸实践大部分是因为缺少资金,学校提供创业资金帮扶是最实在的支持,也是对学生团队“扶上马送一程”的有效供给。但是很多学校因帮扶项目无法开支立项,又不能募集到创业帮扶基金,往往不能付诸于资金的帮扶。全省的81所设有创业实训基地的学校中只有48所设立学生创业帮扶资金,占比59.3%,全省各地区职业学校设立学生创业帮扶资金情况详见图9。在48所设立学生创业帮扶资金的学校中有18所学校年帮扶资金在3万元以下,年帮扶资金在10万元以上的也只有13所,创业帮扶资金额度分布情况详见图10。从创业教育实践资金帮扶这个指标分析得出江苏全省的职业学校对于设立学生创业帮扶资金不够积极,帮扶力度不够大,学校的认识也不到位。

Ppt45

3.中职学生的创业现状

(1)中职学生创业热情普遍较高

通过查阅教育部职成司历年发布的全国中职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数据,整理出2009-2016年全国中职校毕业生合法从事个体经营人数及比例变化一览表,详见图8中发现:在直接就业的中职校学生中,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人数比例逐年上升,人数也由2009年的 45.35万增加到 2016年的66.36万,增幅达 45.33%。

图8:全国中职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数据(2009—2016)

年份

人数(万人)

在毕业生就业总人数中占比(%)

2009

45.35

11.01

2010

47.94

10.42

2011

54.28

11.46

2012

66.75

12.84

2013

70.24

13.36

2014

67.65

13.00

2015

66.59

13.98

2016

66.36

14.59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我省中职学生表现出的创业热情则更高,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点。从图9中不难发现,在我省,有超过60%的中职学生有过创业梦想,其中绝大多数学生期待在校期间就可以创业,而这些学生中又有近一半人参加了创业实践,参与实践的学生中亦有三分之一的人获得成功。

图9:全省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情况

Ppt46

(2)区域间创业实践发展不均衡

根据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我省(主要指南通及周边9个城市)中职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尽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呈现出区域间的不平衡,见图10。

图10:江苏省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数据图

具体表现为:苏中地区中职学生有创业动机者最多,其次是苏南地区,最后是苏北;有实践行动的也是苏中最多,苏南和苏北相差不多;创业成功的中职生中苏中最多,苏北其次,苏南则最少。另外,就南通地区而言,不同县市区、不同学校间,中职学生创业情况也有较大差距。

Ppt47

(3)不同专业开展创业活动情况也不一样

结合问卷统计情况,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创业活动中表现的统计数据也不一样。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在创业活动中表现最为活跃,各项指标均最高;其次是农业类专业的学生,除“创业实践”这一项指标数值小一些,其他两项指标均在第二位置上;再次是计算机类,除“创业实践”这一项排在第二位,其余各项指标排第三位;其他三个专业创业活动统计数据相对弱一些,均在平均数下面。具体统计汇总情况见图11。

图11:不同专业开展创业活动的调查数据

Ppt48

(4)学生期待创业教育活动

在问卷统计中还发现,有超过91.3%的受访学生希望学校开设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让他们知道创业程序,掌握相应创业知识,为今后的创业铺垫基础;有超过87.2%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相关创业活动,培养兴趣,引导他们去创业。

(5)创业项目实在兼具时代性

统计还发现:中职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很实在,有53.6%的学生想依托自己所学专业开一个小店铺,19.3%的学生想开创一份大事业,还有27.1%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可见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创业定位,很贴近实际。在他们眼里最适合的创业领域:首先是电子商务类,占居榜首达到33.1%;其次是餐饮类,有21.5%的占有比例;再次是电子科技类,占居14.4%;最后是贸易、专业服务、娱乐休闲和批发零售等4大类均在7.5%的比例上下徘徊,如图12。

图12:心目中最适合的创业领域

Ppt49

(6)自主创业应具备的素质

在自主创业中应具备的素质调查中,有81.92%中职学生认为吃苦耐劳的精神很重要,其他按高低顺序排列为:创新能力、强烈的挑战精神、沟通及交际能力、良好的社会关系、扎实的专业知识、优秀的管理能力。具体占比情况见图13。

图13:自主创业应具备的素质调查数据

创业应具备的素质

强烈的挑战精神

创新能力

吃苦耐劳的精神

沟通及交际能力

良好的社会关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

优秀的管理能力

统计占比

50.85%

59.32%

81.92%

42.37%

25.42%

16.95%

14.12%

Ppt50

二、新时期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核心要素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阐释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在理念指导下的创业教育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培养职业岗位的创造者”,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创业教育内涵的界定实质上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对于创新教育,也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上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广义的创新教育是“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狭义上则是“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或创新性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我们应该把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去阐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长期从事创业教育研究的雷家骕教授就认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相互融合的统一体,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能力,是在实现自我价值基础上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有研究者指出,创新与创业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创新教育的效果体现于创业实践中,创业的成败又依赖于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把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合在一起称为创新创业教育。”

在梳理前期研究者的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新时期下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中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是在中职校实行素质教育的新境界,旨在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创新创业教学是一种理念与模式,而不是一门学科,因此,也就没有明确严谨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作为一种理念和模式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包括完善通识课程、融入专业教育、革新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广谱性、通识性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敢于挑战的创新创造性思维和开拓性行为方式,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是以创新创业观念、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为主。创新创新观念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于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积极探索、勇于挑战、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团队合作的工匠精神;创业知识主要是指围绕创业活动开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如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项目、创业资源、创业政策法规以及开办企业的程序;创业能力是指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创业风险的防范、创办企业的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

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加强能力培养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也开始兴起。创业活动是创业者在识别创业商机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创业资源实现创业目标的过程。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创业者随时解决创业过程中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关系等种种问题。因此,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不仅需要创业意识和创业个性的支持,而且要有解决创业问题的本领,这种本领就是所谓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中的核心力也称之为创业核心素养,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理所当然成为中等职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般来说,人的能力是由多种能力要素构成的,创业能力也是如此。

欧尔逊的父亲是工程师,他喜欢钻研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欧尔逊。10岁的欧尔逊放学后总是喜欢在家中的地下室制作一些。小玩意儿”。在那里,欧尔逊设计并安装了一个广播电台,这是他第一个创造性产品。欧尔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海军,在那里他正式接受了维修电机的训练。不久,他就熟练地掌握了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的制造、运行,维修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一名出色的技师。欧尔逊退役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就读,在学校里,他不仅各科成绩优秀,而且显示出在电子学、工程学方面的天赋。1957年,欧尔逊与他的助手安德森一起租来一间没有门的破旧的木匠铺开始创业,开办了数据设备公司,从事微型电子计算机扣半导体线路板的生产。最初欧尔逊四处奔波,才筹措到7万美元,其中主要来自波士顿风险投资公司,他每天埋头设计和制作,生产出既实用又便宜的微机,公司的生意日益兴隆,不久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在管理上,欧尔逊要求每一位高级职员必须从头至尾负责一项新产品的全过程;这种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效益获得的联动操作法,大大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m

从欧尔逊的创业史,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创业素养方面的表现:

(1)专业技能在创业的过程中对行业选择、实业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

(2)组织才能在群体合作创业中起到重要作用。

(3)社会投资、组织销售方面的能力至关重要。

(4)技术设计与制造能力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5)管理能力在企业发展中功不可没。

从欧尔逊的例子可以看出,他的创业素养中包括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要素。当然,不同的创业者在能力的构成与发挥上也是有差异的。从分析大量的成功创业者的案例中,我们发现成功创业者一般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创业决断能力、网罗人才能力、筹集创业资金能力和创业管理能力。因此,

在设计中职生创业素养培养的目标体系中,应当包括这些能力要素。

Ppt51

1.知识迁移能力

创业者必须具有很强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迁移是知识从某个人的头脑中

转移到另一个人头脑中、或从某个组织转移应用到另一个组织的过程。知识转移包括知识的共享和知识的吸收两个阶段。知识的转移首先是进行知识共享,知识的共享可以通过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文件文档、查看知识库、调阅科技文献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吸收表现为将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或是将别的组织的知识成功应用到自己的组织中。

知识的共享是指具有某种知识的人(或组织)愿意把他的知识展示给组织其他成员(或其他组织),展示的方式可以是语言、图表、文件或者是通过模型进行演示等等。知识的吸收是指将原先不知道的知识通过各种渠道知道后,将它们转化成自己可以理解的知识,并合并到自己已有的知识库中的全部过程。吸收后的知识将使个人或组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以便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更好的绩效。有时某些阶段会重叠交叉在一起,有时某个阶段不会出现。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总能把企业知识转移到自己所从事的创业项目中。

2.市场洞察能力

创业过程需要识别创业商机,创业者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洞察能力也就是一种观察能力。尽管人人都能观察,但观察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和得到的收获却可能大相径庭。有人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视而不见,见而不疑,无法从观察中获得新的商机发现;有人却独具慧眼,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从观察中悟出商机创意,发现“市场新大陆”。我们把前者称为一般观察能力,后者称为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

市场洞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创业感知活动,是在创业实践中运用观察方法与技巧获得关于被观察事物的主观映象并据此获得创业创意的过程。创业者具有的市场洞察能力,就是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看(观),用创新的思维去想(察)。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在常人的心目中,似乎是因为他有什么超人的洞察力,其实,“超人”的东西是没有的,有的只是对观察对象的创业理解。

创业的机会很多,但是奇迹往往隐没于平凡之中。判断一个创意的市场价值、一项发明的应用前景、一个市场的开发潜力无一不需要敏锐的眼光。机会稍纵即逝,可是你一旦抓住,它就有可能给你带来无尽的财富。

从大量的中外创业案例可以发现,整个创业过程都离不开创业者的洞察力。当今的世界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信息量十分庞大.如何选择有效的信息来源,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选出有创业价值的信息都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创立自己的事业,恰好需要许多方面的信息支持,任何一个方面的疏漏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创业计划的失败。因此创业者必须具有发现机会和挑选信息的能力。

3.创业决断能力

创业机会很多,但并不是任何一个创业机会都可以付诸实施的。创业者必须从创业机会中进行分析判断,严密论证,进而做出创业决策与判断。创业环境总是复杂的,在这个环境当中,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错综复杂,任何方案都不是完备的和确定的,这就需要全局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决断的能力。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今天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必须能够正确认识知识经济的发展规律、敏锐地分析市场的发展变化、准确地把握国家的政策法规才能够正确地估价创业机会和创业方案。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问题是全面分析把握创业方向的基本要求。然而只有全局的认识还不够,如前所述任何方案都不是完备的和确定的,能够分析主次矛盾、评估效益与风险,最后做出正确的决策才是最重要的。错误的决策可能导致惨重的失败,而发展的机遇又稍纵即逝,创业者的决断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判断是管理和决策的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如果没有判断力就不可能形成认识。判断能力首先是把握事物发展主流所必需的能力,任何事物和环境都有多个方面,都有变和不变的东西,在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对各个方面重要性和所占地位的判断才能够认清什么是主什么是次,才能认识什么是方向什么是扰动。判断能力又是风险运作的基础,收益和风险总是并存的,不同的决策者对风险有不同的偏好。但是不论对风险是什么态度,首先需要对收益和风险做出判断,没有判断的风险运作是盲目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创业决断能力还表现为应变能力。创业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环境,创业过程中的策略和措施必须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创业者要善于观察形势,能够认识和把握客观环境中变与不变的东西,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主流。创业者只有按照事物的主流把握调整战略方向,针对具体的变化形式提出应对措施,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趋利避害、化被动为主动,最终赢得胜利。应变能力既是对客观环境的敏感反应能力又是处事不惊、沉着应对的把握能力,既能把握现实情况又能正确预测未来,既有认识又有对策。

4.网罗人才能力

任何人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全才.创业家可能是发现机会的人,可能是制定计划的人,但整个创业过程不可能由他一个人完成.一个成功的创业家,必须在潜在候选人中选择最适合的事业发展助手,比如技术专家、市场营销专家、财务主管专家等等.此外,创业阶段的企业还需要企业外部机构的支持,如银行机构、风险投资基金以及一些政府机构等。因此,创业家需要有网罗人才的能力。

网罗人才的能力包括有亲和力、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力。

亲和力是一种个人魅力,创业者富有亲和力可以更好地团结同事和朋友,为交际、协调等带来方便。一个人的亲和力一方面来自于其观点、主张和处事原则。使得人们感觉到他可以信任和依赖;另一方面亲和力来自行事作风和气质风范,能够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交际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表达能力是充分、有效地将自己的观点阐释给对方的能力,尤其作为管理者对客户充分有效的表达能够使客户充分理解企业的产品情况和企业文化,有利于推销自己,对本团队充分有效的表达能够使大家领悟企业的目标、面临的环境和要采取的对策。能够使大家更加有效的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反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另一个方面,是表达能力的补充。在交际过程中,良好的反应能力能够帮助表达者随时领会和把握表达对象的需求和对表达内容的理解,有效调整表达的方式和内容。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包括领导能力、激励能力、委派能力、沟通能力和谈判能力。

领导能力是指鼓舞人们以特别的方式工作和承担为使企业成功所必要的任务的能力。领导的任务不仅是引导人们,还包括支持和帮助他们来完成所确定的目标。

激励能力是指唤起人们的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正在进行的工作的能

力。激励能力要求理解什么力量驱使人们工作和他们期望从工作中得到什么.值

得注意的是,创业者激励自己的能力同激励他人的能力同样重要。

委派能力是指向不同的人分派任务的镌力。有效地委派不只是下命令,它要

求全面理解人们拥有的技能,他们如何利用它们,以及为满足未来需要如何开发

这些技能。

沟通能力是指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思想和告知其他人的能力。好的沟通

不只是传递信息,它涉及到利用语言影响人们的行动。

谈判能力要求理解什么是一个谈判情形所需要的,在那种情形下什么在激励

其他人,以及认识到使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一个好的谈判者不只是能够“善

于讨价还价”,他要能够确认双赢的计划和与对方沟通。人才是最宝贵的创业资源。善于网罗人才的创业者,通常是创业成功的佼佼者。

5.筹集创业资金能力

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很容易遇到麦当劳当初遇到的贷款难闻题。新企业风险

大,只有少量的资产可以用作贷款抵押,因而很少有金融机构愿意与其打交道。

正如桑那本所说:“银行只肯把钱借给那些不需要钱的人。因为把钱借给需要钱的人便是一种冒险,而银行是不愿意冒险的。”筹集创业所需的资金是对创业家的严峻考验。

除银行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筹资途径。其中风险投资基金是另一个重要来源。

与挑剔的风险投资家打交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不但要考察技术可行性、

市场潜力和预期回报,而且他们还会考虑创业者的能力、素质和信誉等方面的因

素。此外,风险资金的成本很高,因为它是权益资本。

总之,要成功地创立自己的事业,创业者就必须想方设法解决资金问题。

6.创业管理能力

经营管理能力是将于经营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规范以及操作方式融合在

一起的能力系统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运用经营管理能力的过程。瞅准了合适的

创业机会、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所需的资金也有了着落之后,下一步就

需要创业者把自己所能控制的所有资源组织起来.具体来讲就是人、财、物的管

理问题。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有创业管理能力.

经营管理能力包含了多种能力要素,其中产品质量和效益是核心,市场营销是基础,财务是保障,规划和管理是实现经营管理的手段。

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质量、队伍质量、技术水平以及各种因素在市场和社会的影响力.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保证质量,追求效益是经营管理的核心.

市场营销能力是指洞察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其特性,理解它们如何满足

顾客的需要和如何使顾客认识其吸引力的能力。没有营销,经营管理就失去了活

动的空间和活动的理由,同时,经营管理也可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不断调整完

善自己。

财务是指管理钱财,能够保持对支出的跟踪和监控现金流,以及根据其潜力

和风险评价投资的能力。它和管理因素在经营管理中具有调节、控制、支撑作用。

作为典型的经济行为,创业的财务决定创业的经济势力,管理则决定这种经济势

力能否充分发挥,二者共同决定创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规划是指整体地考虑企业经营,考虑未来会带来什么,它如何影响企业经营,

以及为擞好准备现在应做什么的髭力。规划在经营管理中起方向佳作用。在市场

经济越来越讲究规范、技巧和创新的时代,先规划后实施的经营模式更加具有理

性和主动性。

总之,经营管理能力在结构上具有自我组织性,即通过自身的相互作用和实

践操作不断提高。在具体的应用中又表现出灵活性,即每一种能力都有不同表现,

至于是哪一种能力更有突出表现,要根据当时的任务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

Ppt52

三、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

创新创业教育,无论作为现代教育思想还是作为教育改革实践,都应当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在教育学原理中,教育目标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综合确定的产品质量规格与要求。明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创业教育总体设计所要解决的基本定位问题。

  • 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

1.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动的主体。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与参与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知识以及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规律和特点,以及创业主体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这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

的,但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是核心与关键。通过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创新开拓的意识等。

3.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

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点,注重完善学生健康、健全、完整统一的人格。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和学习理念、不畏艰难的勇气和意志、与人合作的共事原则和交往心态等等。

4.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系统工程,它的教育过程是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

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

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它的实现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而且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理解。

Ppt53

(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的原则

当前在中等职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的三个原则。

  1. 创新创业教育是手段不是目标。

手段与目标是因果关系。有目标就要有手段,手段是为了实现目标的途径,目标是手段应达成的效果。创新创业教育是拓展中职教育内涵、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不能单纯为了教育而教育,更不能在实施过程中走过场、重形式、轻内容。在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有部分学校在师资配置、课程安排、教学效果考核等方面都不太重视,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而忽略了内在的教育质量,只是走走过场。为此,学校必须合理安排师资力量,选拔具备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合理安排课时,保障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合理安排考核,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1. 创新创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

中职生创业人群在整个毕业生中的比例尽管还比较低,但从根本上来说,创新精神、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我国青年人就业的有效举措,也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面向全部中职生,而不只是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创业教育应是“大众化教育”,是为了培养大批有独立创造精神、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学生,而不单单是培养少数创业成功的社会。要做到这一点,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保障所有在校生都能均等地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应是“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

3. 创新创业教育是学科教育而不是技能教育。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尚未得到众多理论界人士的一致认可,很多学校或将其作为第二课堂的部分内容。由于其学科地位的边缘化,创新创业教育很多时候变成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短期手段或措施,变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这些现象均显示了在对待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上的功利主义和短视目光。因此要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一是要做到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思想,赋予创新创业教育独立的学科地位;二是要做到

构建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配置,教育主管部门应就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给以指导,在师资力量配置上给以政策支持和硬性要求,加强相关任课教师培训和考核;三是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而是要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在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养成等方面真正做出成绩来,不断开拓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天地。

Ppt54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

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界定中,我们知道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造就社会需要的创业型人才奠定基础。基于这种认识,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使之能适应变革中的创业社会。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创业意识、发展创新思维以及创业个性,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创业素质的专门人才。

1.创业意识的培养

在培养创业意识的目标中,应当包括对创业价值的认同、创业理想的树立和

创业情感的激发,其中又以创业理想教育为核心。

(1)创业价值的认同

对创业价值的认同,就是从内心认识到创业的作用与意义,回答为什么要提倡创业的认知问题。一般认为,创业对社会发展和对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2)创业理想的树立

创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等的创造性向住.如果学生确立了崇高的创业理想,就能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前途与整个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联系起来。创业理想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目标,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创业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某种反映,必须使创业理想同社会发展的趋势结合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把美好的创业理想转化为创业现实,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3)创业情感的激发

创业情感是形成创业意识的重要动力,它是创业者在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中表

现出来的对事业的兴趣、爱好和憎恶表现。

因此,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情感教育。培养中职生的创业情感,要结合实际,可以采取以下基本途径。

第一,通过德育教学培养创业情感。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校应当通过德育方法的创新,增强德育工作中创业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和信任感,培养学生的创业情感。德育教学工作不仅让大学生的认知参与,还要让他们情感介入。

第二,逶过树立创业榜样来激发学生创业情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德育部门可以通过请自主创业成功的一般社会人士或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作报告,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在校生,激发他们去思考,使他们树立自信,强化创业意识和欲望。

第三,通过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情感。学校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有关创业的体验,应主动建立与社会结合的学生创业活动基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平台.经常组织诸如考察企业创业经历和经营状况的社会实践,还有如组织成立兴趣小组(像家电维修、电脑网络维护、市场营销、机械设计等),通过兴趣小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也可以组织各类竞赛和技能比武,参观各种展览会等等,使学生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爱好,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创业方向。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练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思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体会自己对待实践活动的情感态度。从创业的成功中产生和强化创业的情感。

Ppt57

2.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的创新,个人的创新都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应该是创新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包括整合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想象思维。

(1)整合思维的培养

整合思维所追求的目标是: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决策,并力求在最短时间

内解决问题。科学探究需要“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根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选择正确的方案,并且整合已有的知识概念来选择需要的装置和器材,这正是一个整合思维的过程。例如设计试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首先要根据实验目的,制定试验计划、研究试验步骤,设计出电路图,决定选用的元件和仪器,包括灯泡的型号、电源功率等,都需要依据相关知识来做出合适选择。对于所得电压,电流要进行数据处理,要尽量减小误差,最后得出初步结论。在“评估”时,对实验的操作过程进行检验、修正、评价等,整个过程也就是练习整合思维的过程。

(2)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包括流畅性思维、变通性思维、独创性思维、精致性思维等。在“提出问题”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发现问题可以培养流畅性思维;从不同于一般的角度来发现问题可以培养变通性思维;选择一个比较新奇的、与众不同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就可以使独创性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培养。

(3)想象思维的培养

想象性思维是对已有的表现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猜想与假设”过程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或者现象,对实验或者问题的答案进行想象,想象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来做出猜测。

Ppt59

3.创业个性的发展

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创业者,但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刨业方

面有所作为,尤其做成功的创业者,更不容易。中职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并不要求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创业者,但是希望立志进入创业领域的受教育者能够成为成功的创业者。成功的创业者与不成功的创业者,除了能力、机会和资源等方面的差别外,还往往与创业需要的个性心理方面的差别有关。因此,创业教育,应

当认识到这种情况,在确定创业教育课程目标时,必须考虑使受教育者的创业个

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其将来有可能在创业实践中脱颖而出。

(1)创业倾向的认知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有创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让学

生对这种创业心理特征有所认知,对发展创业个性是有利的。我们认为创业者的主要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成就感、风险承担倾向和控制欲。

(2)创业作风的认知

学习创业者的心理倾向,是了解什么样的人具有创业的可能性,什么样的人不适合从事创业。但真正的创业是一种行为而并非心理。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显,因此,研究创业者的心理特征,也应当探讨创业者的工作作风,即成功的创业者在工作中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益求精等特点。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具有特定目标的系统工程,在当前中职校创新创业环境下,只有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则与内容,并使之贯穿于中职教育的整个过程,才能不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中职校的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是普遍存在着目标定位过高、相关措施不到位、具体实施不力的现象。因此,应根据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科学的目标定位,并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切实有效地开展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此同时,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大环境的大力支持,共同培养出更多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uploadfile/2019/0509/20190509053524517.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