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26江苏省哲学与人生中心组活动
演讲题目:蜕变·只为完美新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为你们上课很高兴,希望今天的内容会对你们今后的学生生活有一定的启示。一开始,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曾经有个人,在无意中遇到了一只将要破茧而出的蛾。那个人铙有兴趣地盯着树上正要开始活动的茧,期待捕捉到破茧成蝶的瞬间。可是时间一点点过去,茧中的蛾始终没有挣破茧的束缚,它痛苦地挣扎着,将茧扭来扭去,却仍然被困在里面。
最后,那个观看的人沉不住气了,便用一把小剪刀,轻轻地将茧上的丝剪出一个小洞,他想让蛾轻松地出来。果不其然,没一会儿,蛾就从茧里面爬了出来,但是它的身体看起来非常臃肿,翅膀也萎缩得异常严重,蔫蔫地耷拉在两边,根本伸展不起来。新生的小蝴蝶尝试扑展翅膀,但怎么也飞不起来,它只能跌跌撞撞地爬着,可是,爬了一会儿,它就死去了。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蝴蝶为什么会死?因为它错过了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蝴蝶的成长必须在蛹中经过痛苦地挣扎,直到将翅膀磨练得强壮了,才能破茧而出,那些不经过痛苦挣扎而生的飞蛾最终只会以夭折而告终。所以,今天我首先想对你们说的道理是:人的成长同样如此,没有经过磨难和痛苦的人往往没有能力与汹涌而来的苦难抗衡,也比不过那些从小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同龄人,其实经历磨难的过程也恰恰是蜕变的过程。这也是我今天讲座的题目:蜕变·只为完美新生。
第一篇章:在尝试中飞翔
接下来我想请大家一起欣赏一段短片,刚才同学们一起欣赏了幼鹰学飞的短片,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分享的是:幼鹰学会飞翔的第一步在于勇敢尝试,其实我们人生之路也是一样的,通过成功的路说到底也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很多时候,当我们付出很多努力,却不得不从头再来时,你是否依然有勇气再来一次,我们每位同学都可以静下心来问自己,我可以吗?
人们总是喜欢过舒坦平稳的生活,往往会对自己拥有的一切恋恋不舍,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不想改变自己平稳的生活模式,总之就是不想给自己增加压力,总想着这样平静的生活着,过一天少三晌,上学就上学了,放学后就是看电视、吃饭,吃过饭后可以上上网聊聊天,玩玩儿游戏,多么惬意,多么自在,谁愿意给自己增添一定的麻烦去参加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呢?劳神费力不说,而且不一定每参加一次活动就会带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结果,所以就有学生说参加活动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就是自寻烦恼。但是,如果要想让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关键时刻就应该逼自己一把,就是要多给自己创造机会,多去尝试,多找一些麻烦事情去做,多啃一些别人不愿意啃的硬骨头,把自己带到人生的悬崖边上振翅飞翔,这样才有可能获得另一片蓝天。在我们学校其实有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学生珍惜每一次活动的机会,在每一次尝试中提升自己的信心和能力。
我们古代也有很多这样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背水一战,也有西楚霸王“破釜沉舟”的壮举,他们都是深知这个道理的,因为我们坚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绝境之下能爆发出意想不到的力量。只是有时候我们因为贪图安逸恐惧困难,所以宁可做蛹成茧,也不愿破茧成蝶。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双飞翔的翅膀,一个展示的舞台,一片翱翔的蓝天。关键是要大胆地给自己一个爆发的机会,一个起飞的悬崖。
我做班主任10年,带了3个班级,发现有一些学生也很想改变自己,突破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但是真正要付出实践开始行动的时候,一种莫名的自卑感就会涌上心头,就很质疑自己说:“我真的有潜力吗?我行吗?我很笨的,我从小学习就不好,我不聪明,悟性还很低,怎么能获得成功”如此自我否定之后,刚刚涌起的激情就又灰飞烟灭了。
其实不然,记得一个著名的书法家讲过一件他自己的故事:他说,在他小时候和很多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书法,一个字,别的小朋友临摹几遍之后就会写得像模像样了,但是他却要练习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之后还是老样子,以至于老师就用毛笔点着他的头说:“你是我见过的最笨的学生,蠢得像头牛,一点悟性也没有。”当时有几个和他一起学习书法的小朋友都在各种比赛中拿奖了,但是他跟着老师学了几年,竟然连一个基本的笔画也没有得到老师表扬过,他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天赋,悟性也很差,所以他就只好日复一日地作更多努力去练习书法,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以前怎么也搞不懂的问题,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以前写不出的笔画,也能信手写来了,这时他才真正明白,只要努力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质的变化。然后他就接着继续埋头苦练,终于成了一名书法家。然后在回过头来看看当初和自己一起学习书法的小朋友们,不是中途放弃,就是悄无声息了。
大师最后说:“为什么是我而不是那些天赋很好的人站在我现在的位置呢?我曾思索了很久,虽然天赋、悟性皆不如人,但我有着几十年如一日的恒心,有着日积月累的努力。我才明白: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天赋、悟性,它是所有努力的总和。”
听完大师的经历讲述,你还自卑吗?还能给自己找一些客观的理由吗?,一切皆有可能,向着我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出发吧,只要我们学会尝试,并且付诸努力,就一定会看到自己收获的那一天的!
第二篇章 在转变中发展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转折点,不期而遇》
站在学校体育馆的舞台上彩排朗诵,身边的同学们都很兴奋,而我却眼泪直流。终于抑制不住,我——哭了。
这曾是我最羡慕向往的舞台,想登上这样的舞台,在我的过去绝不可能,因为老师会很委婉地拒绝我,碰上这样的活动我也总是悄悄回避。
可在南通中专——我的新学校,我和全班同学一样站在舞台上,我没有被忽视,更不需要躲避,谁都不在意我脸上的缺陷。
我,忍不住哭,是因为不堪的记忆……
十年前因为一场意外,我的右眼失明了。右边鼓起的残眼在小时候,一直被调皮的男孩子们当作玩笑来讲,我却不明白为什么。后来大些了,我才知道这样的缺陷对于一个女孩子,一个爱美的女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成了我少年时抹不掉的创痛,面对随时的讥笑和异样的眼光,我唯一能做的只有默默忍受,安分守己地过好每一天。因为这个缺陷,我总是很自卑,脆弱的内心时时防范可能的伤害。
自卑的我很爱上语文课,但上语文课却是一种煎熬!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我都会,却从不喊我回答,就像没我一样,当那些“好学生”答不出时,老师会很失望地独自讲解,也不问还有没有人想答?我难受!为什么那目光从不在我脸上停留?为什么总忽视我的存在?因为我的平凡还是我的缺陷?每一次热心要参与活动,都会被浇冷水,尽管话语委婉,但每句话都会刺痛我的心。
体育不错的我,当初想靠体育特长考师范。可事实告诉我,我再一次被忽略了。班上有四个名额,但没人考虑过我,尽管我体育不错。那时我心都寒了,心想:算了吧,也许等我上了高中就会有所不同。我开始认真备战中考,结果——我失败了。我无奈地选择职校,虽不情愿,但为了妈妈,为了减轻妈妈的经济负担,我只有上职校这条路。
进入职校,我认识了新同学、新老师。他们对我很友好很照顾。原以为我的缺陷会让他们感到好奇,没想到他们并不在意。原以为让他们看出后,与我的交往会不自然,可是,他们好像不知道一样,我丝毫没感到有异样眼光注视着我。
而这一次的诗歌朗诵表演,这站在舞台上的第一次,让我,与生命的转折点,不期而遇,我的眼前一片绿色明亮的希望……
在心里,对自己说,好幸运上这样的学校,我变得开朗活泼,有勇气了。
惊喜又接踵而来,我第一次拿到了国家给职校生的助学金,那一刻我比身边的同学更加受宠若惊。从来只能与自卑为伍的我,感受到了被尊重,被重视,被期待,我细细体味这不曾有过的美好感觉,意识到——我生命的转折点真的来临了。
我不用再自卑,可以自信努力地展示自己了。
在同学支持下,我参加了班委竞选。竞选当天,我很紧张,毕竟是第一次。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走上去演说,我在那一刻胆怯了。我对自己说:还是别丢人了吧,让他们看出我的缺陷,他们以后会怎么看待我啊?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同学们自发的加油声响起,我好感动。一股力量让我勇敢地站上前去,让我有勇气面对讲台下的同学,有勇气正视他们的目光。当我那不太自信的目光对上他们那真诚的双眼时,我看到的不是同情,而是鼓励。看到台下这群可爱的同学们,我的鼻子好酸,好想哭。我真的很荣幸,成为了一名班委,这一次的成功让我很是高兴。我第一次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我为自己迈出这一步而振奋,于是各种活动我都想去试试。
老师对我说要我当主持人,主持班级节日庆祝活动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老师肯让我去尝试,说明了对我的信任。虽然对我来说这第一次有点困难,但我愿意努力地做做看。做文艺活动主持人,要把气氛搞好,也要放得开,不能太拘谨。活动前几天我就在家对着镜子练习,一直练到自己满意为止。努力得到了回报,我得到了同学们和老师的肯定。
我的自信心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得到充分的养护,越发增强,我一次次的战胜自己,品味着属于我的那份成功喜悦。
回想起来,我很庆幸,选择了一条适合我的路,在这条路上走得很顺畅。在这里,我收获了许多,成长了许多。
而一想到这些,我的心底里有无限的感激:享受着国家的中职生助学金政策,我岂止是得到了经济上的资助,那种精神的资助鼓励才是我最看重的支撑,激发起我的信心去面对现在的生活和学习,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
我不再怨天尤人,内心也不再脆弱不堪。人生跌宕起伏,人不会十全十美,而我的缺陷又算得了什么?许多和我有着相同命运的人,都没有因此自卑。我,又有什么好自卑呢?
身边的老师说得好:或许这个缺陷对我是财富,我经历了别人没有的人生。上帝为我关上了一扇门,却为我开启了一扇窗。
我下面的目标是成为学校学生会的一员,我想继续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成熟,更自信。
中职生能成才么?能!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奋斗目标,珍惜现在国家资助政策带来的优良环境,积累发扬职校生的优势,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人才多元,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中职生照样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中职生照样有广阔的成才天地。
上职校,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的人生将因为这个点而精彩不断!
听完了故事,我想此刻我们大家心中都有一份感动,故事中的主人公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或许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求学经历,她是我所带的0962计算机大专班中的一名普通的学生,尽管她现在已经不在学校了,但我还是忍不住希望我们把由衷的掌声送给她,为了她的执着和成功。由于小时候的一场意外让她落下缺陷,刚进学校时,她非常自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一次次地战胜自己,最终收获了成功喜悦,我曾经和她的一次聊天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她说:“以前的我一直不敢面对自己的缺陷,选择逃避,放弃自己,来到这里,同学和老师给了我巨大的帮助,让我逐渐的走出过去,与快乐拥抱,我想一个人过去在哪里不重要,现在在哪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将会去往何方?”
在这里我想对所有的同学说的是: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世事艰辛,总给你太多的意外,惊喜的是,你的心在这种动荡中,愈来愈清澈如水,懂得了自己,接受了自己,你便懂得了人生。
第三篇章 在挫折中蜕变
听着这样的歌曲,我们的思绪也可以回到自己的童年生活,其实最让人梦回牵绕、欲罢不能的还是那童年的时光。
童年是不知愁苦与辛酸的,想那时我们谁曾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的大哭大闹、泪如雨下,到了晚上已是宛如冰释了。童年还是无邪、清新、欢愉的,也是梦幻与憧憬的,诸如此类的例子,打开我们的记忆阀门,便如打开储存千张的数码相机,美景图画历历在目,欲罢不能。不是吗?一曲《外婆的彭湖湾》兴奋与陶醉了多少两岸人,沙滩,海浪,拄杖的外婆,勾起了千万人的童年之梦,吸引无数游客赴台观光,荡秋千、打陀螺、捉迷藏、踢毽子、下军棋、打游戏机、跳皮筋等简易游戏,也都深深烙上了时代印记。而今,儿童少年们大都喜欢网络游戏,有的甚至沉迷其中。然而,毋庸置疑,我们的童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那便是天性、率真、质朴、无邪。这个主题是永恒的,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无论度到天荒地老,它永远是人类无限珍惜、留恋、回味但却不能重演的生命规律!
然而谁都会成长, “雄鹰翱翔天空,难免折伤飞翼;骏马奔驰大地,难免失蹄折骨”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
下面和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无声世界里的追梦少年》
成功花朵的绽放来自于汗水、勤奋和努力的滋润和浇灌。他虽历经磨难,忍受满腹辛酸,但终究在人生的征程中收获成功。
“我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说话了!”
18年前,一个健康活泼男孩来到这个世界,他那刺耳的哭啼声打动着全家人的心:“多么健康可爱的孩子啊!”幼小的生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但天有不测风云,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给家人带来欢乐的小生命在两岁时的一次医疗事故中失聪!这个事实像晴天霹雳那样,令全家人陷入了崩溃的深渊。面对活泼可爱却不会说话的小广垚,母亲整日以泪洗面,始终不愿接受这个现实。家人决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小广垚,他们四处奔走,求医问药,上海、南京……足迹踏遍了许多的大城市,可还是找不到能治好他病的医生。正当他父母准备放弃寻医把他送到聋哑学校读书时,吕广垚的姑爷爷带来了一个令全家都为之兴奋的消息——张家港语言康复学校能够帮他恢复听力!于是吕广垚的父亲卖掉了自己心爱的出租车,让爱子踏上了他乡求学之路。
两年的异乡求学生活从此改变了小广垚的人生,他逐渐恢复了听力,并且能够说话了!当第一次听到从儿子嘴里吐出的“妈妈”时,母亲一脸愁容云开雾散,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但这背后的辛酸是没人能真正体会到的,就是在那样的艰苦的环境下,在老师的悉心的教诲下,他一字一句的学会了说话,学会了与人正常交流,学会了一个人独立生活,学会了什么是坚强。带着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吕广垚回到了令他朝思暮想的家乡,回到了亲人身边。
兴趣使然 刻苦追求
自小就喜好体育的吕广垚对羽毛球情有独钟。于是在恢复了听力和语言能力之后,父母就把他送到正常的学校学习。而在这同时,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参加了羽毛球培训班,并且报名要求参加残联。
灵性加上勤奋刻苦的训练,在短短的4个月的时间里,他就顺利地被残联选中!这让吕广垚以及一直在他身边支持他的家人和教练都感到十分的高兴。
有了兴趣的打底和身边人的支持,吕广垚不畏艰辛,不管严寒酷暑,不论刮风下雨,他每天上午在校学习,下午和晚上就去训练打球。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汗水浸湿衣裳,每天重复着简单而又机械的发球、扣杀等一系列动作,也曾因贪玩被教练训责,也曾因失败而彷徨,但最终没有绊住他前进的步伐。时间在汗水中一天天度过,2004年4月8日这个令他日盼夜盼的日子终于来到,这天吕广垚和他的队友来到了南京五台山体育中心进行集训。由于都是同龄人,所以刚到那边不久就和其他队的队员熟了起来,轻松地融入了集体。但集训的头一天却不是那么的顺利,通过队内训练比赛,他发现他的实力和其他队员相比仍有差距,这让吕广垚很是沮丧和懊恼,一度失去了原有的信心。在教练的安慰和鼓励下,吕广垚摆正心态,重新进入了训练中,而且比之前更为刻苦。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是向大家展示成果的时候了,吕广垚和他的队友去福建省的福州市参加了人生第一次大规模的比赛,这让他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能参加这样的比赛,而要是输了比赛这是他所担忧的。
也许是因为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大型比赛,比赛时吕广垚十分紧张,以至于04年首次参加比赛就大败而归。这时,教练和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队友安慰他:“你还年轻,有的是机会,这次失败给你下次的成功累积经验,明年的比赛你一定会取得名次的!”“是啊是啊,就当是锻炼吧,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听了教练和队友的鼓励,吕广垚终于鼓足勇气对自己说:“明年的比赛我一定要胜利!”
失败是成功的原动力,它能让一个人变得成熟和理性,不断推动我们向前进。在结束福州的比赛之后,他回到家乡又加倍刻苦的训练起来,从之前每天4个小时的训练增加到了每天6个小时,努力在基本功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战术,虚心学习其他队友长处,珍惜每一次训练机会,有时候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在第二年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成了吕广垚追寻的目标。这个目标也就是支撑他刻苦训练的源泉。
有了目标才会努力奋斗。2005年10月在四川成都举办的全国锦标赛中吕广垚虽然与冠军擦肩而过,但还是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凯旋归来,信心满满的他参加了南通市的系列比赛。但在半决赛中因手臂拉伤而无缘冠军。这让吕广垚的信心大受挫折,除了遗憾还是遗憾。就在这时还是家人和教练给了他精神上的坚强支柱,给了他生活上更为细心的关爱,这让吕广垚重新站立在训练场上,自信地挥舞着球拍,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2006年5月在南通市银达杯比赛中,他获得了单打亚军和混双亚军的好成绩。在我们看来这个成绩也很不错了,但吕广垚自己却不满意,还在找自身原因。于是他教练对他说:“打球是要心态好,而你就输在心态上。”
铭记教诲 赢取金牌
明白自身缺点后,吕广垚便投身于接下来的比赛中。2006年9月,这个收获的秋季,吕广垚迎来了属于他的果实!他代表南通参加了江苏省残疾人运动会,最终荣获男子单打冠军!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心潮逐浪高。脖颈上那沉甸甸的金牌更是令他感慨万千“我终于成功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骄傲,而是戒骄戒躁,将成果的喜悦化为动力,2007年5月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第七届残运会中与他的队友默契配合,轻松摘取了听力残疾组男子双打桂冠,并且在单打比赛中以微弱的优势惜败,获得银牌。为家乡增添了光彩,为学校增添了荣光。鲜花和掌声簇拥着这位18岁的小伙子,笑容更为灿烂了,信心更为坚定了,前途也更光明了。
吕广垚告诉我们,他不会被胜利和荣誉所“俘获”,他在认真艰苦地参加训练后实现了中国聋奥会奖牌零的突破。
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命运的不公不能击溃强者坚定的信念,吕广垚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身残志坚,开朗乐观,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崇高精神同学用自己的泪水和汗水为我们竖起了风向标。
身为凡人的我们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难免遭遇伤痛,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儿,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接受挫折,并把它看作是人生中收获的另一种财富。在我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有这样一段低谷,是我无法抹去的黑色记忆。
做班主任,要处理许多细节小事很寻常,但面临和处理突发事件却特别考验人。2011年的9月21日,一个普通不过的日子,可对于我带的0962班的每一个人那是黑色的记忆永远的伤痛。
下午1点50,我接到了班上一名同学的电话,听筒那头传来慌乱的哭喊:“老师,撞车了——”我挂断电话第一时间飞奔到医院,只看到匆忙的医生、奔走的护士和冰冷的手推车,一个声音不停的吩咐我:“通知家属,赶快。”一切来得太突然,突然到我来不及做任何反应,四个多小时的漫长等待和煎熬,得到的只是我的学生张可和周萍的噩耗。面对着她们嚎啕大哭的父母,无助的我真切体验到什么叫欲哭无泪,从没想过电视中的画面如此真实地发生在我眼前,上午还在和我逗趣的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在我身边。恍惚间,班长打来电话,说全班同学都在哭,忘了怎样结束的通话,我不知道自己如何走出医院,也不知道自己第二天如何来到学校,更没有任何现成的理论经验指导过我如何面对这等突发事故和哀痛中的全班学生。
徘徊在教室外的走廊,校会里的播报和教室里的哭泣声,一次一次摧毁着我的心理防线,我不断提醒自己,学生们需要情感发泄,而作为他们的老师,此时此刻我必须收起眼泪勇敢面对和担当,想方设法引领他们尽快走出情感和心理的阴影。
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在挑战自己,面对突发事件,即使毫无经验,我也得努力振作选择坚强,选择承担起心理疏导的责任给学生以化解以安慰以支撑。
在办公室内我极力梳理好情绪,鼓足勇气走进教室,看着学生们的泪水,感受着他们的悲伤,我静静地陪着直到室内渐渐平静下来,才对学生们说:“生命很脆弱,发生这样的事儿谁都没有想到,此刻我们有泪水,但是我们班更需要坚强,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这样,才能让在天堂的他们安心。”
之后的几天,班上的学生沉闷了很多,我知道大家的心结所在,因为课程原因,大家没能参加两位学生的追悼会,哀伤之情没法得到释放。为此,我用专门的时间以“追忆”为主题组织了一次班会,让每位同学写下想说的话,班会现场至今令人难忘——“你们虽然走了,但我们永远是同窗”“亲爱的,我们想你们!”一张张写满心声的小纸条,是对逝者的哀思也是同学间情感的流露。
活动中,我又和大家就生命、情感、集体、珍惜等主题词聊了很多,也提出了希望。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都很早来到教室,每周设计开展一次团队活动,渐渐地我发现教室里的笑容又开始多了,学生间互相更宽容,更团结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活动效果越来越好。
所以我想对大家说的是,任何人都会有人生的起起伏伏,这很正常,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想一想“人”字是怎么写的,人有三层含义,人一撇一捺,说明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互助的,一撇一捺,一个比划长,一个比划短,告诫我们要善于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别人的有点,人字也可以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平坦了,有波峰,也有低谷,低谷的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命运不会抛弃你。如果耐不住寂寞,你就看不到繁华。让我们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uploadfile/2019/0509/20190509053813668.doc